
发布日期:2025-08-16 21:10 点击次数:71
近日,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四航局)参与建设的沙特吉赞工业城海水冷却项目顺利完成大直径高密度聚乙烯管道出运安装任务,再次彰显出四航局卓越的技术实力。
自2007年进入沙特阿拉伯建筑市场以来,四航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围绕沙特“2030愿景”,全方位投身于沙特经济社会建设,参与建设吉达红海门码头工程、吉赞工业城海水冷却项目、利雅得穆卡布四方城土方包项目等三十余项重点工程,持续为当地提供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和中国方案,为推动中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出了重要贡献。
挑战高端市场
书写一千零一夜筑港童话
从广东到石油王国沙特,不仅是一次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是一场承载梦想的远征。2007年12月中交四航局首批建设者跨越万里来到红海之滨,肩负起吉达红海门码头工程的建设重任。
初抵沙特,中交四航局建设者们面对的是严酷的自然考验:无垠的沙漠绵延起伏,灼热的气浪扭曲着视线,单调的黄色主宰着天际线。沙漠地带日均40摄氏度的高温,裹挟着干燥的热风与沙尘,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更令团队倍感压力的是,项目需要适应国际化的施工管理标准,协调多元文化背景的施工团队。“在这里建码头,其精密程度不亚于制造航天飞机。”项目成员如此感慨。
面对挑战,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减轻漫天风沙对项目施工的影响;探索海外工程管理经验,编制适合本项目实际的QC计划,建立起全面的施工管理流程,总结提出“态度零容忍、管理零失控、产品零缺陷”管理经验应用于施工生产,实现了“管理标准高,管理水准高,管理效果高”的预期管理目标。
经过近三年时间,一千零一个日日夜夜的不懈拼搏,团队在红海之滨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使港口集装箱容量从350万增加到500万标准箱,成为当时红海乃至中东地区最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
强化技术引领
中国方案铸造沙漠建城奇迹
2013年,中交四航局建设者开始参与吉赞经济城建设。作为首批进驻吉赞经济城的“拓荒者”,中交四航局建设者们以智慧和汗水在这片沙海上描绘蓝图,率先承建吉赞经济城JEC疏浚和回填项目,以中国速度拉开经济城建设序幕。
2014年,建设团队参与建设吉赞JIGCC取排水项目,该项目管道属于大直径超长高密度聚乙烯(简称:HPDE)管线范畴,将业主评为“吉赞经济城施工建设三大难题之一”。面对技术封锁,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经过8次会审和20多次现场专题讨论会,自主研发出大直径超长HDPE管道成套安装施工技术,攻克海上浮运、定位沉放、水下对接等世界级难题,同时刷新了同类管道安装的世界纪录。此后,中交四航局又先后参与实施了沙特吉赞商业港项目、苏盖克三期海水淡化项目等工程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持续优化HDPE管道施工工艺,提出并采用行业内首例大直径双管同步出运安装工艺,大幅缩短了高密度聚乙烯管道的安装时间,推动HDPE管道成套安装核心技术实现质的飞跃。2022年9月,吉赞经济城正式投入运营,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开拓创新,再创佳绩,在沙特吉赞经济城刻下中国印记,在红海沿岸书写出一段“沙漠建城”的传奇。
2022年,中交四航局又一次承担起沙特吉赞工业城海水冷却项目的施工任务。团队持续优化管节焊接及管节浮运安装工艺,并于今年7月顺利完成全长6600米、单管直径3.5米的HDPE管道出运与安装工作,打破了团队此前在吉赞JIGCC取排水项目同类型施工记录,再次刷新了全球深远海超大直径管道安装新纪录。
从茫茫沙海到蔚蓝深海,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持续优化大直径HDPE管道成套安装技术,实现了从技术空白到自主掌握核心技术,从单管出运到双管同步出运的工艺革新,从传统人工操作到智能化施工的转型升级,逐渐成长为HDPE管道行业的引领者。
优化业务布局
镌刻丝路征程的奋斗足迹
近年来,中交四航局聚焦沙特“2030愿景”重大发展机遇,稳步推进区域属地经营,实现由传统港航水工向城市综合开发、路桥、海洋工程、市政房建、疏浚回填等多元化业务转变,经营范围涵盖沙特谢巴拉、吉赞、吉达、利雅得等区域,实现了从点到面的蓬勃壮大。
自2020年起,中交四航局率先参与沙特红海开发项目建设,参建红海谢巴拉岛疏浚回填项目,正式开启红海沿岸高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序幕。此后,陆续参与红海酒店桩基栈桥浮码头项目、红海舒莱亚岛1-12桥涵项目等14个重点项目建设,成为红海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3年,中交四航局在沙特中部市场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进驻沙特首都利雅得,参建穆卡布四方城土方包项目。项目团队首创“开挖—回填强夯—顶层回填”施工工法,引入鹰钩臂挖掘机等大型装备,顺利提前完成全部工程内容,获得业主高度认可。凭借该项目的优质履约,四航局又先后参与了利雅得四方城土方1B项目、利雅得德拉伊耶门二期土石方一包项目、利雅得德拉伊耶门二期多功能场馆及办公楼房建项目等多个工程建设,逐步构建起“立足一个点、辐射一座城”的经营格局。
2024年,四航局开启对沙特西部核心城市吉达的布局,参与吉达市中心综合开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项目涵盖市政道路、服务管廊、场区管理等多项内容,将为吉达市打造智能化城市地标提供坚实支撑,促进吉达市经济多元化发展。
与此同时,四航局持续巩固吉赞地区的传统优势,构建起覆盖多专业、多形态的工程体系。2025年,沙特吉赞F-7006别墅小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内容包括22栋VIP别墅、81栋标准别墅及一座清真寺,团队探索并落地绿色装配式建筑结构;沙特吉赞工业城人工岛连接桥项目顺利开工,项目团队构建“智能监控+精细管理”模式,打造沿海施工精品工程;在苏盖克电厂靠船平台项目中,项目团队采用协同作业技术,为区域电力稳定输送提供基础保障。
当前,中交四航局在沙特各地多点开花、协同联动的经营格局日益成型,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优质工程稳步落地,既书写了中沙合作不断深化的时代注脚,也镌刻下勇拓海外、笃行实干的丝路征程奋斗足迹。
履行社会责任
搭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桥梁
在推进沙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中交四航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在绿色环保、动物救助、文化交流等方面主动作为,赢得沙特政府及当地民众的高度赞誉。
在谢巴拉区域,面对全球第四大红海珊瑚礁生态系统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的重要鸟类保护区,项目团队构建了全方位生态保护体系:部署专业水质检测浮标传感器实现水体酸碱度、溶解氧等参数的24小时动态监控;划定珊瑚缓冲禁航区并研发“红海愿景1号”智能架桥装备,有效避免船机设备对海洋造成破坏;开展红树林保护和移植活动,邀请第三方环保合作机构制定评审保护方案,在保护自然绿地的同时为当地增添更多生机。
在利雅得,团队科学保护当地保护动物——刺尾蜥,第一时间设置施工作业缓冲区并重新划分施工区域减轻对刺尾蜥的影响,并科学制定、实施“蜥蜴搬家计划”,成功将刺尾蜥安全转移至与原栖息地生态条件相似的新区域。
在吉赞,项目团队开设“中文讲堂”,涵盖基础汉语、商务会话及中国文化三大模块,巧妙融入工程管理场景化教学,搭建起中沙员工交流的桥梁,并依托“新时代新雷锋——搭建中沙友好汉语桥”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授课120余人次,为属地中文教育发展注入活力。
未来,中交四航局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深度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聚焦“2030愿景”,提供系统化、成体系的中国方案,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为打造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贡献新的更大力量。